【廣告】
杉木樁施工方案及工藝流程:
1、測量放線:本工程軸線放樣采用GPS測量儀控制,樁頂高程采用水準儀控制。放線工作分兩步進行,如下:
粗樣:利用GPS定位線位,然后用石灰線標出設計河口線,邊挖邊測高程控制在-0.9m±0.1M;
精樣:粗樣達到要求后,在施工段前后各施兩個限位樁,利用GPS進行線路定位,在樁上釘鐵釘,標出設計的河口線。施工過程中,線型控制采用三點找正的原則,每施工3~4m進行一次精檢;高程測量按三等水準標準控制,每限位通過后,在施工中用樁上的鐵釘控制木樁的標高,每3-5米進行一次準確檢查。
2、沖孔樁基礎:采用正、負水槍交替沖孔。根據(jù)泥面標高控制沉孔深度,控制水槍頭水流,保證沉孔深度與樁尖設計標高一致,避免沉孔深度過大。
3、沉樁、穩(wěn)樁、固樁:由兩名操作人員將樁吊沉至設計高度。為減少樁后土和液壓充灌管袋對杉木樁水平力的影響,保證護岸結(jié)構(gòu)施工后樁身在水平力作用下不向前傾斜,建議按后傾角10:1沉樁,前后樁應置于樁前邊緣后15cm處,前后樁采用倒釘固定。用于定位和支護的樁架應保證沉樁后的淤泥土達到基本固結(jié)(不少于6小時),樁身不浮起、不晃動方可拆除。盡可能延長通道側(cè)的支撐時間。保證樁深垂直度,連接嚴密。樁深的下端應控制一定的間隙,以減少水土流失和崩塌。在樁頂以下10~20cm處水平釘一排木樁,外口設斜撐。
杉木的針葉被較厚的蠟質(zhì)層,難以腐爛,補充土壤養(yǎng)分,因此造成杉木次生萌芽林土壤肥力的下降,在實施杉木萌芽更新時,可以適度選擇當?shù)芈淙~闊葉鄉(xiāng)土樹種,每畝保留20-30株,如楓香、檫木等,利用闊葉樹落葉,快速腐爛的特點,改善杉木萌芽林的土壤肥力。
注意萌條除留原則
杉木的萌條,一般圍繞伐樁,不規(guī)則的由潛伏芽萌出,在選擇保留萌條時,注意杉木間的株行距及上下左右的偏差、萌條的健壯程度、有無病蟲害、頂稍是否受損等因素,選擇為合適的萌條予以保留。
注意及時撫育管理
杉木萌芽更新雖然幼苗長勢較快,但也需要及時撫育管理。一般在次年春季,應該開展撫育,清除伐樁附近的草灌,讓伐樁暴露在陽光下,以利于伐樁萌出健壯的萌條,在光照極差的情況下,杉木的萌芽力基本喪失。此后每年都需要及時撫育一次,結(jié)合撫育,合理除萌,促進萌芽林快速生長。
杉木樁廠家介紹杉木種植技術(shù)要點
1、繁殖方法: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,在2月份3月初播種蕞好。播種前可用15~20℃溫水浸種18~24h,撈出后稍加晾干即可播種。播種采用撒播為主,畝用8—10kg,播種后用過篩的黃心土或火燒土覆蓋種子,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。
2、造林及田間管理:當種子出土到苗木出圃,綠化圓木支撐桿,要在雨后或灌溉后及時人工除草,進行移苗間苗,一般每平方米保留150—180株。栽植造林以12月至翌年2月效果較好,栽植宜穴大而深,覆土打?qū)?。畝造林密度在200株左右。采伐年齡一般在15~25年。
3、病蟲害防治:杉木苗期主要猝倒病。在作床平整碎土施足草木灰作底肥的同時,可將(2公斤/畝)施入土層,這樣既可以消滅地下害蟲,又能防止控制苗期猝倒病和栽植后有可能發(fā)生葉枯型立枯病。